元曲写白居易和琵琶女情感,琵琶行白居易和琵琶女

白居易(772—846年),字乐天,祖籍山西太原,生于河南新郑一个小官僚家庭。青少年时代,为避战乱,四处迁徙,“衣食不充,冻馁并至”。29岁考取进士,任翰林学士、左拾遗。因多次上书批评朝政,被贬为江州

白居易(772—846年),字乐天,祖籍山西太原,生于河南新郑一个小官僚家庭。青少年时代,为避战乱,四处迁徙,“衣食不充,冻馁并至”。29岁考取进士,任翰林学士、左拾遗。因多次上书批评朝政,被贬为江州司马,后又出任杭州、苏州等地刺史。晚年自号香山居士、醉吟先生,官居太子少傅,世称白傅、白文公。在诗坛上,与元稹并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其诗现存3600多首,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。另有诗歌理论著作《与元九书》。尽管毛泽东说过“白居易哭哭啼啼,我不愿看”这样的话,但他读过不少白居易诗作,多次评点和引用,毛泽东诗词颇受其影响,毛泽东的一些诗学主张与白居易也有相通之处。

品读白居易:感同身受

描写一个弹琵琶女艺人的悲凉身世,表现了作者对被压迫妇女得尊重和同情。同时使作者联想到自己被贬的悲凉境遇,感到异常悲伤,由此发出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”的感叹。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,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。

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:讽喻诗、闲适诗、感伤诗和杂律诗。他在《与元九书》中认为:讽喻诗和闲适诗分别体现了他的“兼济之志”和“独善之意”,感伤诗“或退公独处,或移病闲居,知足保和,吟玩情性”,而杂律诗“或诱于一时一物,发于一笑一吟,率然成章,非平生所尚”。讽喻诗《秦中吟》十首和《新乐府》五十首最为后人推崇。

白居易写的《琵琶行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两个方面:一方面是听知琵琶女的遭遇后,对其悲惨的遭遇的同情与怜惜;另一个方面就是借琵琶女的弹奏,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的悲愤、凄凉、落寞之情,以及自己的感逝伤怀之情。这。

1958年1月16日,在南宁会议上的讲话中,毛泽东指出:“光搞现实主义一面也不好,杜甫、白居易哭哭啼啼,我不愿看。李白、李贺、李商隐,搞点幻想。”这话只是表示他不太喜欢杜甫、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风,更偏重“三李”的浪漫主义风格。其实,毛泽东大量阅读了白居易诗。据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、毕桂发主编的《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》统计,毛泽东批阅的白居易诗有31篇。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6月第1版、龚国基著的《毛泽东与诗》提供了《毛泽东评点、圈阅过的中国古典诗词目录》,其中白居易的作品有37首。而毛泽东读过的白居易作品远不止这些。就连白居易一些并不著名的作品,如《燕子楼》《杨柳枝》等,毛泽东也都读过。有些白居易作品,毛泽东百读不厌,甚至能过目成诵、信手拈来。

《琵琶行》是白居易写的一首长诗。表达了作者和弹琵琶的女子惺惺相惜,同为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一种默契的情感。

白居易诗歌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讽喻诗,特别是《秦中吟》十首、《新乐府》五十首等,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。毛泽东对《秦中吟》十首全部圈阅过,对《新乐府》中的《卖炭翁》《上阳白发人》等也很熟悉。1954年,毛泽东的警卫员封耀松从文化课上学了《卖炭翁》,毛泽东检查他默写的作业时,发现他把“心忧炭贱愿天寒”的“忧”写成“扰”,将“晓驾炭车辗冰辙”的“辙”写成“撤”,毛泽东指着他写的错别字,风趣地说:“你写的是忧吗?哪里伸出一只手?你写的是扰乱的扰,怪不得炭贱卖不出价钱。这是辙吗?这是撤退的撤。到处插手,炭还没卖就大撤退,逃跑主义。”

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,发出了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”的感叹,抒发了同病相怜,同声相应的情怀。诗韵明快,步步映衬,处处点缀。感情浓厚,落千古失落者之泪,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。

白居易十五六岁时为准备科举考试而写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,寓意深刻而富有情趣。毛泽东对四五个集子中的这首诗都做过圈画,并手书过它的前四句。

毛泽东曾说白居易“哭哭啼啼,我不愿看”,但白居易在《琵琶行》中自谓“座中泣下谁最多?江州司马青衫湿”,是典型的“哭哭啼啼”,可毛泽东却非常愿意看。据有毛泽东圈画手迹可考的,他至少读过五遍。他曾对这首诗的标题连画三个圈;在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”句旁一路圈画;在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句上批注:“其声岂其声乎?”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张玉凤回忆:“一次,我给毛主席读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‘浔阳江头夜送客,枫叶荻花秋瑟瑟……’读着读着,毛主席也跟着背诵起来。他一字一句地缓缓吟着,那声调,那韵致,入情入景,到后面几句,他竟激动得泪如泉涌‘凄凄不似向前声,满座重闻皆掩泣。座中泣下谁最多?江州司马青衫湿’。这时,我意识到,主席的思想和感情已经进入诗的意境中了。”后来,毛泽东患眼疾,不能阅读,文化部为他录制了古诗词磁带,其中就有《琵琶行》。毛泽东曾几次挥毫书写《琵琶行》,且每次都是凭背诵一气呵成。有幅手迹是用8页红线竖格的“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”的稿纸书写的。该手迹已由故宫博物院收藏,并被镌刻在江西九江新建的“琵琶亭”内,古今两大诗人诗书合璧,流传天下。

《琵琶行》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悲惨身世的同情,抒发了诗人自感身世的失意与愁怨。诗人亦借琵琶女的遭遇,揭露了悲惨的社会现实,表达了诗人对炎凉世态的哀叹,揭示出女性在封建社会里的悲惨命运。《琵琶行》的作者 《琵琶行。

《长恨歌》是千古传诵的白居易诗作,毛泽东至少读过五遍。到垂暮之年,他还多次要身边工作人员为他读《长恨歌》,并且听得动情落泪。1975年的一天,护士孟锦云听到毛泽东吟诵《长恨歌》中的诗句:“忽闻海上有仙山,山在虚无缥缈间。楼阁玲珑五云起,其中绰约多仙子。”小孟说:“您会那么多诗,出口成章,老是文绉绉的,我可听不懂。”毛泽东说:“这是《长恨歌》里的名句呀,很有名嘛。”随后,毛泽东又让小孟给他读《长恨歌》。当读到最后几句: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”小孟发现毛泽东闭着眼睛,似乎陷入了沉思。1975年夏,一次,芦荻给毛泽东读《长恨歌》,毛泽东听了,说她读得没有感情。张玉凤回忆:毛泽东每次听到《长恨歌》最后两句“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”,总要掉眼泪。毛泽东还手书过《长恨歌》,写在10页大16开的宣纸上,因原诗篇幅太长,只抄录了从“汉皇重色思倾国”到“惊破霓裳羽衣曲”的224个字。陕西省周至县将其刻碑,并请诗人臧克家题跋,立于《长恨歌》的诞生地仙游寺,成为一道诗书合璧的人文景观。

元曲写白居易和琵琶女情感

《上阳白发人》,亦题作《上阳人》,是白居易著名的叙事抒情诗,琵琶行白居易和琵琶女,控诉封建统治者大量强选民间女子以供使役,不让她们婚配,以致老死在禁宫之中。诗中充分描写了宫廷的黑暗和宫女们的痛苦:“同时采择百余人,零落年深残此身”“未容君王得见面,已被杨妃遥侧目。妒令潜配上阳宫,一生遂向空房宿。宿空房,秋夜长,夜长无寐天不明”“上阳人,苦最多。少亦苦,老亦苦,少苦老苦两如何。”毛泽东曾圈读此诗,他对诗中宫女的悲惨命运深表同情。

评点白居易:深得要领

《琵琶行》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,“谪居卧病浔阳城”时所作。历代诗评家对《琵琶行》多有评论,虽有口皆碑,但所好不同,见仁见智,众说纷纭。一般人仅仅从写作艺术角度称赞琵琶声响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的绝妙描写,或只是从社会意义角度认为它是抒写诗人的“际遇之感”。而最关键的是,白居易借琵琶女的遭遇,感慨自己的政治身世,用平等的姿态和心态,从共同的身世遭遇和相互同情中,一起倾诉对黑暗现实的怨愤。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”,成为饱浸着诗人血和泪的不朽名句。这才是《琵琶行》的思想意义之所在。

《放言五首》是白居易被贬谪前往江州的途中与元稹的唱和之作。这是一组颇具哲理的政治诗,通过一系列事件、人物或自然现象,阐释了许多发人深省的生活道理。其中第三首云:“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向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谁知。”这首诗引用历史事实加以对比,说明辨识人的真伪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。

毛泽东不止一次地谈到这首诗,并反复加以引申运用。1939年5月30日,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作《永久奋斗》的报告。他指出:“什么是模范青年?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……总之一句话,要奋斗到死,没有死就还没有达到永久奋斗的目标。从前有一首诗说‘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下士时,倘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谁知?’这在我们的历史学家那里叫做‘盖棺论定’,就是说,人到死的时候,才能断定他是好是坏。假使周公在那个谣言流传的时候就死了,人家一定会加他一个‘奸臣’的头衔;又若王莽在那个谦让卑恭的时候死了,那后世人会赞扬他的。不过我们现在不是讲历史,那两个人究竟孰好孰坏,我们不论,然而它说明了人只有到死,才可以论定他的功罪是非。我们说永久奋斗,就是要奋斗到死。”毛泽东作报告时,是凭记忆引用《放言五首》的后四句,文字略有出入,用来说明“永久奋斗”却很有说服力。他向青年模范们说明了一个道理:只有永久地为革命事业奋斗,才能真正称得上模范青年。如果只是一时优秀,不能长期坚持奋斗,经不住时间考验,就不可能得到历史公允的评价。

白居易年轻时曾漫游江南,行旅苏、杭,后来又在苏、杭任职,写过多首《忆江南》。《忆江南》,唐教坊曲中有《望江南》,后用为词牌。《乐府杂录》谓此调本名《谢秋娘》,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,后进入教坊。白居易依其调作《忆江南》,始名《忆江南》,又名《梦江南》《江南好》等,分单调、双调两体,单调27字,双调54字。白居易的《忆江南》是单调。白居易的第一首《忆江南》诗云:“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能不忆江南。”

在延安时,有一次,毛泽东和战士们一起植树,他触景生情,朗诵起白居易的这首词,并一句一句地讲给战士们听。然后,他对战士们说:“陕北荒山秃岭多,如果我们能把陕北变成江南一样绿树满山,那可是一件功在子孙的大好事啊!咱们住延安,一定把这件事办好!”白居易的诗作泛忆江南,兼包苏、杭,只是怀念旧游的观感,而毛泽东则把它变成一种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。他希望大家把陕北的荒山秃岭建设得像“江南一样绿树满山”,要求把这件功在子孙的“大好事”办好。当年,三五九旅就是响应毛泽东的这一号召,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硬是把南泥湾变成了“陕北的好江南”。正如《南泥湾》所唱的那样:“往年的南泥湾,处处是荒山,没人烟。如今的南泥湾,与往年不一般,再不是旧模样,是陕北的好江南,鲜花开满山……又战斗来又生产,三五九旅是模范。”

琵琶行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,同时诗人联想到了自己,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故被贬的愤懑之情。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,发出了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”的感叹,抒发了同病相怜,同声相应的情怀。

借鉴白居易:诗心相通

白居易诗歌影响巨大,毛泽东也受其影响颇多。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,毛泽东写的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,宏文的立意很可能受到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的启发。而毛泽东当年创作的一系列诗词,又何尝不是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的生动写照呢?“红旗跃过汀江,直下龙岩上杭。收拾金瓯一片,分田分地真忙”“山下山下,风展红旗如画”“百万工农齐踊跃,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”。即便到了晚年,毛泽东写的一些诗句,仍然洋溢着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的积极和乐观。诸如,“风雨送春归,飞雪迎春到。已是悬崖百丈冰,犹有花枝俏”“高天滚滚寒流急,大地微微暖气吹”“正西风落叶下长安,飞鸣镝”。

在毛泽东诗词中,可以见到不少白居易诗句的影子。《贺新郎·别友》中的“重比翼,和云翥”,与白居易《长恨歌》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”如出一辙,但毛泽东表达的是要与杨开慧并肩战斗的坚强决心,丝毫没有白居易诗中那种“此恨绵绵无绝期”的叹惋。《念奴娇·鸟儿问答》“借问君去何方,雀儿答道:有仙山琼阁”中的“仙山琼阁”,出自《长恨歌》“忽闻海上有仙山,山在虚无缥缈间。楼阁玲珑五云起,其中绰约有仙子”。白居易的“仙山”“楼阁”,是幻想的海上仙境,而毛泽东词中的“仙山琼阁”则是对赫鲁晓夫所鼓吹的“三无世界”(没有武器、没有军队、没有战争)骗局的辛辣讽刺。

白居易诗歌妇孺皆知,通俗易懂是重要原因之一。宋代释惠洪《冷斋夜话》记载,“白乐天每作诗,令一老妪解之,问曰:‘解否?’妪曰:‘解’,则录之,‘不解’,则易之。”宋代王安石评价说:“天下俚语被白乐天道尽。”清代刘熙载《艺概》赞曰:“常语易,奇语难,此诗之初关也。奇语易,常语难,此诗之重关也。香山用常得奇,此境良非易到。”

1958年成都会议上,毛泽东指出:“中国诗的出路,第一条是民歌,第二条是古典,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,形式是民族的,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。”1965年7月21日,他在《致陈毅》中写道:“要作今诗,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……将来趋势,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,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。”民歌来源于民间,以人民群众为主体,反映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,语言应用生动活泼,凝练传神,多以人民群众的口语入歌,体现出鲜明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。《杂言诗·八连颂》以三言为主体,类似于三字经,朗朗上口,其中“拒腐蚀,永不沾”“全军民,要自立”“奇儿女,如松柏”,该诗以其通俗浅切、铿锵有力的风格,明白如话的民歌情调,鲜明突出的政治倾向,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应。

毛泽东重视诗词的语言问题,就本质而言,是在致力于解决“为谁服务”和“如何服务”的根本问题。毛泽东极力倡导诗歌的民族化和大众化,“适合大众需要”“反映民众生活”,是毛泽东一贯的文艺思想,这是毛泽东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意识在诗学主张中的具体体现。毛泽东诗词多是旧体形式,但集典雅与通俗于一身,自然本色,言浅意丰。这是毛泽东诗词广为传诵、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上一篇 2023年04月18 16:41
下一篇 2023年05月03 09:55

相关推荐

  • 元曲四大家指的哪4位,元曲四大家指哪四大家

    元曲四大家指哪四大家,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成就当是唐诗宋词元曲了,对于唐诗宋词大家耳熟能详大都能背诵几首,唐宋八大家几乎是家喻户晓,而对于元曲就有些陌生了,今天我就聊一聊元曲四大名家。元曲四大家

    2023年04月20 227
  • 表达对爱人不舍的诗句,形容舍不得爱人离开的诗句

    1.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——柳永《雨霖铃》这一去长年相别,我料想即使是良辰美景,也都如同虚设。即使有满腹的情意,又再同谁去诉说呢?1、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2、

    2023年05月14 258
  • 人生无常下一句是什么,人生难料,世事无常,惟愿安好

    主播|小敖文字|柳雪敏最近,经常看到这样的信息:有人家里,大人小孩都阳了,头疼、发烧,全家躺倒一片;有的公司,员工十有八九确诊阳性,业务几近瘫痪;朋友圈里,每天都能看到身边有人陆续感染的消息。没阳的人

    2023年04月19 305
  • 赞美梅的诗句,赞梅花诗词句

    梅花,是冬天最美的花。在寒冷的冬天,大雪覆盖了整个大地,千万朵梅花冰霜雪地中绽放着自己的`美丽。梅花,超凡脱俗,愈是寒冷,愈是风欺雪压,花开得愈精神。梅花香自苦寒来,十首观梅的诗词,一起欣赏美丽的梅花

    2023年04月22 245
  • 萍水相逢下一句是什么,萍水相逢下一句接什么好

    这是啥意思呢表示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。这个怎么用呢萍水相逢下一句:尽是他乡之客出自王勃,《滕王阁序》关山难越,谁悲失路之人;萍水相逢,尽是他乡之客虽然是萍水相逢,但他俩一见如故。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成

    2023年06月01 313
  • 成长的诗句和名言,关于成长的名言或格言

    小时候读过很多绘本,但随着年龄慢慢长大,手里的书文字越来越多,关于成长的名言或格言,绘画越来越少。所以看到耿小闹的《我赶紧捂住了眼》时,我的第一想法是:“这难道不是童书?”也许刚翻开书页的时候,我还有

    2023年05月02 288
  • 关于星星的诗句,意思是星星的诗词有哪些四年级

    插画师|舍溪世间最美,除却月光,便是星辰。漂亮的夜空,若是星辰密布,其实是不见月亮的。入了秋,星辰越发闪亮,倒映在宁静的湖水中,天地仿佛沦为一体。关于星辰最美的诗句一定是“醉后不知天在水,满船清梦压星

    2023年05月04 297
  • 元曲分为套句和什么曲型,元曲分什么和什么两类

    知诗人解诗题《天净沙•秋思》是元代戏曲家马致远所写的一首小令。天净沙是曲牌名,秋思是题目。点明了时间和主题。元曲分什么和什么两类,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。散曲又分为套曲和小令,套曲由几支曲子构成,如《般涉

    2023年04月18 231
  • 朝如青丝暮成雪全诗是什么,青丝白发一瞬间全诗

    曾经读到过一首古诗《短歌行》,久久难以忘怀,其中两句写着:四季倏往来,寒暑变为贼。偷人面上花,夺人头上黑。时间是个小偷,在你不知不觉间,偷走你如花的容颜,偷走你发间的乌黑,偷走你强健的身体,最后,把你

    2023年04月14 261
  • 一夜白头的诗句,感叹一夜愁白头的诗句

    在诗词中,青丝和白发往往代表了年轻和衰老。代表了时光的流逝。不论是李白的“朝如青丝暮成雪”还是苏轼的“早生华发”。莫不和时间有关。往日生活,好也罢。坏也罢,已成过去。莫为过去悲伤,须为现时歌唱。学学苏

    2023年04月22 268
  • 有关中秋的诗句

    [闽南网]秋中秋节祝福诗句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——苏轼《水调歌头·丙辰中秋》阴晴圆缺都休说,且喜人间好时节。——徐有贞《中秋月·中秋月》好时节,愿得年年,常见中秋月。——徐有贞《中秋月·中秋月》海

    2023年05月29 288
  • 曲杂剧和散曲组成的元曲,元杂剧和元曲的区别

    ◎淑章谈古诗词枯藤老树昏鸦。元曲是指元杂剧和元散曲一起的合称。其曲文形式与词相近,用长短句,但格律较自由,多用口语,便于直率地表达感情,“元曲”与唐诗、宋词并称,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。其中尤以

    2023年04月16 272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