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色彩的诗句,带有颜色的古诗100首

唐阎立本步辇图(局部,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时所着的服饰)北京故宫博物院藏■陈苇怡五行五色制是中国传统色彩最基本的构成,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归为“五方正色”,绿、碧、红、紫、骝黄(硫黄)归为“五方间色”,并

唐 阎立本 步辇图(局部, 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时所着的服饰)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关于色彩的诗句

■陈苇怡 五行五色制是中国传统色彩最基本的构成,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归为“五方正色”,绿、碧、红、紫、骝黄(硫黄)归为“五方间色”,并有正色谓正,间色谓不正的说法。另《礼记·玉藻》记有衣用正色,裳用间色,其余“不入公门”,反映了古人对色彩开始进行人为的等级划分。《春秋左传》记有:“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……生其六气,用其五气,气为五味,发为五色,章为五章……六彩,五章以奉五色”,中国古代自周代起,服饰的色彩对于“礼”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。 由于色彩本身具有直观与凸显的功能,与中国传统五行五色制的相关字词在《御定全唐诗录》(以下简称《全唐诗》)中使用频率极高,充分反映出唐代人们对各种色彩的分辨能力,带有颜色的古诗100首,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、审美观等。 以“青”为例,青在五行五色制中排于首位,青色系色彩词在《全唐诗》中也有很高的出现频率,据统计,除了青字本身以外,与青色相关的色彩词还有:绿、缥、翠、碧、蓝、苍等,这些色彩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“青”实际是涵盖了根据现代光谱原理所命名的绿、青、蓝,甚至是黑等颜色。 唐人将这些连续且过渡,并非十分明显的色彩纳入到青色系中,在侧面反映了虽然古人尚未对色彩光谱理论具有科学认识,但在日常生活实践当中正逐渐形成对色彩系统构建的共识。唐人在利用青色修饰不同服饰的过程中,又赋予了“青”不同的色彩观念。仅从纺织品为应用载体来看,唐诗中的青色名物已有六十余种形制或材质,也体现了唐人对色彩的辨识和应用正在不断地丰富与深化。 青与白 心存高洁的情结 传统五行五色体系将代表东方的“青”与代表西方的“白”互为相次,《全唐诗》出现了大量青与白并举的色彩组合,如:元稹的“青衫经夏黕,白发望乡稠。”(《闲二首》),白居易的“白发更添今日鬓,青衫不改去年身。”(《浔阳春三首》),高适的“自堪成白首,何事一青袍。”(《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》)等。 这些诗句常用青袍、青衣、青衫、青襟等服饰借代仕途境遇。虽青色是九品服色之一,但在唐代均出现在低阶官吏的身上,因此还被用来代指品位低的官吏,青也借指微贱者的服色。唐诗中还有青衿、青襟与白头、白首的组合出现,如杜甫《元日示宗武》的“训喻青衿子,名惭白首郎。”陈子昂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的“勿使青衿子,嗟尔白头翁。”方干《感时三首》的“今朝犹作青襟子,明日还成白首翁。”此处出现了青衿和青襟,前者指青色交领的长衫,后者为青色衣服的交领,两者均为隋唐两宋时期学子的制服,在唐诗中则多用作对学子的指代;白头和白首,以喻年老之人。 结合青与白在五行五色体系中相次的说法,可推断此处的青与白同样互为相对,唐代诗人多将青色的服制与“白”所修饰的白头、白首等喻“老”的词搭配使用,既借这两种素雅之色表达了心存高洁的情结,又借这两种低饱和的色彩抒发了内心对青春不再、韶华易逝的悲怀感慨,增强了对往昔与今日、现时与未来的感怀。 青与紫 富有绘画艺术的意境美 青与紫在《全唐诗》中也是一组常见的色彩组合,多作为一组并列组合的词被使用。青与紫,前者为唐代的九品服饰制度中的八、九品官服服色,后者为一品服色,在《汉书·夏侯胜传》中“青紫”在古时就被作为公卿绶带的色彩,又被作为对高官显爵的借指,如:杜甫的“青紫虽被体,不如早还乡。(《夏夜叹》)”韦应物的“虽甘巷北单,岂塞青紫耀。”(《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》),与青色单独修饰位处低下的官服所不同,青色与紫色在组合使用时,其所代指的阶位等级上有所跃升,表明色彩在唐代持有一定程度的阶级特征。 除了唐诗中常用色彩表示社会属性以外,色彩原本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之一,青、紫两种对比色的结合使得诗句更富有绘画艺术的意境美,使人容易产生对空间色彩的视觉想象。 唐代纺织品的染色材料多是植物性的,得益于当时植物染料品种的丰富和染整技术的发展。由《唐六典》的“织染署”条目可知:“凡染,大抵以草木而成。有以花叶,有以茎实,有以根皮”,又载:“练染之作有六”,即:青,绛,黄,白,皂,紫。 以唐人染青为例,《全唐诗》中就有诗句对唐代“青”的植物染色进行了描述,分别为陆龟蒙在《京口与友生话别》中所写:“香还须是桂,青会出于蓝。”以及吕温的《青出蓝诗》:“物有无穷好,蓝青又出青。”两处,可说明“靛蓝”为唐代染青的主要植物染料。相传,靛蓝早在中国夏代时已有种植,在《诗经·小雅》中记有“终朝采蓝,不盈一襜。五日为期,六日不詹”,唐代欧阳询所撰的《艺文类聚》也有:“……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,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为业,蓝田弥望,黍稷不植……同丘中之,有麻似麦,秀之油油。”反映了靛蓝在唐代已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,为靛蓝染色的规模化提供了一定的原材料支持。 青色是贴近凡俗世人之色 除了青色这种正色以外,《说文》也有:“蓝,染青草也。蓝三种,蓼蓝如蓼,染绿。大蓝如芥,染浅碧。槐蓝如槐,叶染青。皆可作淀色成胜母。故曰:青出于蓝而青于蓝”的记载,唐代染“青”的方法还包括由槐花与靛蓝的黄色与青色套染出的不同色阶的绿色。另外,在李商隐的《春日寄怀》中有:“青袍似草年年定,白发如丝日日新。”以及杜甫的《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》:“水花笑白首,春草随青袍。”均以春天的草与青袍进行类比,由此可以推测唐代的袍所使用的青色,接近草叶的颜色,为今人还原唐代的青色提供了一定的色彩依据或想象空间。 青色作为唐代朝廷与民间常用的服色,一方面是得益于青色染料的易得且成本低廉;另一方面也由于森严的服色制度,青色是贴近凡俗世人之色,相较于紫、黄等尊色,青在服饰上的运用空间较为广泛。 由于色彩的表达较为抽象,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主观性较强的产物,受视觉感受与表达方式不同的影响,尽管有众多古籍资料作为研究佐证,色彩词的释义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。在此将《全唐诗》结合服饰形制与色彩搭配对青色词进行浅析,在现代审美的视角下,进行对中国传统色彩的唐代部分的文本研究和色彩复原,提供一些启发。

■陈苇怡 五行五色制是中国传统色彩最基本的构成,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归为“五方正色”,绿、碧、红、紫、骝黄(硫黄)归为“五方间色”,并有正色谓正,间色谓不正的说法。另《礼记·玉藻》记有衣用正色,裳用间色,其余“不入公门”,反映了古人对色彩开始进行人为的等级划分。《春秋左传》记有:“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……生其六气,用其五气,气为五味,发为五色,章为五章……六彩,五章以奉五色”,中国古代自周代起,服饰的色彩对于“礼”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。 由于色彩本身具有直观与凸显的功能,与中国传统五行五色制的相关字词在《御定全唐诗录》(以下简称《全唐诗》)中使用频率极高,充分反映出唐代人们对各种色彩的分辨能力,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、审美观等。 以“青”为例,青在五行五色制中排于首位,青色系色彩词在《全唐诗》中也有很高的出现频率,据统计,除了青字本身以外,与青色相关的色彩词还有:绿、缥、翠、碧、蓝、苍等,这些色彩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“青”实际是涵盖了根据现代光谱原理所命名的绿、青、蓝,甚至是黑等颜色。 唐人将这些连续且过渡,并非十分明显的色彩纳入到青色系中,在侧面反映了虽然古人尚未对色彩光谱理论具有科学认识,但在日常生活实践当中正逐渐形成对色彩系统构建的共识。唐人在利用青色修饰不同服饰的过程中,又赋予了“青”不同的色彩观念。仅从纺织品为应用载体来看,唐诗中的青色名物已有六十余种形制或材质,也体现了唐人对色彩的辨识和应用正在不断地丰富与深化。 青与白 心存高洁的情结 传统五行五色体系将代表东方的“青”与代表西方的“白”互为相次,《全唐诗》出现了大量青与白并举的色彩组合,如:元稹的“青衫经夏黕,白发望乡稠。”(《闲二首》),白居易的“白发更添今日鬓,青衫不改去年身。”(《浔阳春三首》),高适的“自堪成白首,何事一青袍。”(《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》)等。 这些诗句常用青袍、青衣、青衫、青襟等服饰借代仕途境遇。虽青色是九品服色之一,但在唐代均出现在低阶官吏的身上,因此还被用来代指品位低的官吏,青也借指微贱者的服色。唐诗中还有青衿、青襟与白头、白首的组合出现,如杜甫《元日示宗武》的“训喻青衿子,名惭白首郎。”陈子昂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的“勿使青衿子,嗟尔白头翁。”方干《感时三首》的“今朝犹作青襟子,明日还成白首翁。”此处出现了青衿和青襟,前者指青色交领的长衫,后者为青色衣服的交领,两者均为隋唐两宋时期学子的制服,在唐诗中则多用作对学子的指代;白头和白首,以喻年老之人。 结合青与白在五行五色体系中相次的说法,可推断此处的青与白同样互为相对,唐代诗人多将青色的服制与“白”所修饰的白头、白首等喻“老”的词搭配使用,既借这两种素雅之色表达了心存高洁的情结,又借这两种低饱和的色彩抒发了内心对青春不再、韶华易逝的悲怀感慨,增强了对往昔与今日、现时与未来的感怀。 青与紫 富有绘画艺术的意境美 青与紫在《全唐诗》中也是一组常见的色彩组合,多作为一组并列组合的词被使用。青与紫,前者为唐代的九品服饰制度中的八、九品官服服色,后者为一品服色,在《汉书·夏侯胜传》中“青紫”在古时就被作为公卿绶带的色彩,又被作为对高官显爵的借指,如:杜甫的“青紫虽被体,不如早还乡。(《夏夜叹》)”韦应物的“虽甘巷北单,岂塞青紫耀。”(《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》),与青色单独修饰位处低下的官服所不同,青色与紫色在组合使用时,其所代指的阶位等级上有所跃升,表明色彩在唐代持有一定程度的阶级特征。 除了唐诗中常用色彩表示社会属性以外,色彩原本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之一,青、紫两种对比色的结合使得诗句更富有绘画艺术的意境美,使人容易产生对空间色彩的视觉想象。 唐代纺织品的染色材料多是植物性的,得益于当时植物染料品种的丰富和染整技术的发展。由《唐六典》的“织染署”条目可知:“凡染,大抵以草木而成。有以花叶,有以茎实,有以根皮”,又载:“练染之作有六”,即:青,绛,黄,白,皂,紫。 以唐人染青为例,《全唐诗》中就有诗句对唐代“青”的植物染色进行了描述,分别为陆龟蒙在《京口与友生话别》中所写:“香还须是桂,青会出于蓝。”以及吕温的《青出蓝诗》:“物有无穷好,蓝青又出青。”两处,可说明“靛蓝”为唐代染青的主要植物染料。相传,靛蓝早在中国夏代时已有种植,在《诗经·小雅》中记有“终朝采蓝,不盈一襜。五日为期,六日不詹”,唐代欧阳询所撰的《艺文类聚》也有:“……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,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为业,蓝田弥望,黍稷不植……同丘中之,有麻似麦,秀之油油。”反映了靛蓝在唐代已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,为靛蓝染色的规模化提供了一定的原材料支持。 青色是贴近凡俗世人之色 除了青色这种正色以外,《说文》也有:“蓝,染青草也。蓝三种,蓼蓝如蓼,染绿。大蓝如芥,染浅碧。槐蓝如槐,叶染青。皆可作淀色成胜母。故曰:青出于蓝而青于蓝”的记载,唐代染“青”的方法还包括由槐花与靛蓝的黄色与青色套染出的不同色阶的绿色。另外,在李商隐的《春日寄怀》中有:“青袍似草年年定,白发如丝日日新。”以及杜甫的《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》:“水花笑白首,春草随青袍。”均以春天的草与青袍进行类比,由此可以推测唐代的袍所使用的青色,接近草叶的颜色,为今人还原唐代的青色提供了一定的色彩依据或想象空间。 青色作为唐代朝廷与民间常用的服色,一方面是得益于青色染料的易得且成本低廉;另一方面也由于森严的服色制度,青色是贴近凡俗世人之色,相较于紫、黄等尊色,青在服饰上的运用空间较为广泛。 由于色彩的表达较为抽象,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主观性较强的产物,受视觉感受与表达方式不同的影响,尽管有众多古籍资料作为研究佐证,色彩词的释义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。在此将《全唐诗》结合服饰形制与色彩搭配对青色词进行浅析,在现代审美的视角下,进行对中国传统色彩的唐代部分的文本研究和色彩复原,提供一些启发。

描述色彩的诗句包括:1、唐代杜牧《江南春》原文:千里莺啼绿映红,水村山郭酒旗风。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译文: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,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。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,无。

上一篇 2023年04月30 19:23
下一篇 2023年04月16 05:05

相关推荐

  • 佘诗曼怎么读,佘诗曼用粤语怎么读

    每个人的名字都有特殊的含义,尤其是对娱乐圈的明星们来说,名字的好坏甚至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星途,佘诗曼用粤语怎么读,有的明星的名字非常好听,富有诗意,而有的明星的名字非常的绕口,有的甚至一般人还念不出来

    2023年04月30 294
  • 写菊花的诗句,赞美菊花的佳句

    赞美菊花的佳句,菊花,在秋风中开得飘逸潇洒,留给世人阵阵怡人香气。无意争奇斗艳,不争不抢,热烈而不放肆,甘做萧索秋日的点缀。转眼又是一秋,万花已凋谢,却是赏菊好时节!01、墨牡丹▼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

    2023年06月04 237
  • 赞美松树挺拔的诗句

    6首著名松树诗词:修竹万竿松影乱,山风吹作满窗云。1/《春题湖上》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,乱峰围绕水平铺。松排山面千重翠,月点波心一颗珠。碧毯线头抽早稻,青罗裙带展新蒲。未能抛得杭州去,一半勾留是此湖。

    2023年05月10 227
  • 素年锦时下一句是什么,素年锦时全诗

    文/许再晶虽然到了年关,所谓新年的印象,却像是遥远的依稀的梦境了,设若要我写点什么,想必是没有多少话语要讲的。想起新年,有那么一丝丝温馨的,还得是记忆中的热闹情景,也许是因为那时自己正当童真,是一个没

    2023年05月15 294
  • 只今惟有西江月下一句,只有只今惟有西江月

    太湖风光望亭风光一瞥企业回法穆兰,名士,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:400-185-6077,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: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;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

    2023年05月01 227
  • 诗是什么意思,诗的寓意和象征

    诗的寓意和象征,浅浅体引发了人们对诗歌的热议,写诗的热情。人们想知道什么是诗?什么不是诗?诗歌应该有哪些特质?诗歌、诗词应该有以下的特质。首先。诗有诗情。诗词的内容刻画了作者的内心世界。即诗是一种诗人

    2023年05月11 217
  • 形容累的诗句,人累心累身心疲惫古诗

    我累了!可能是现代人普遍的感受。人到中年,来自生活、工作、家庭的压力,把人压得喘不气来。好想找一个地方,安放这颗疲累的心。于是,现代人纷纷呼唤“诗和远方”。去到远方,还是有点难度的,人累心累身心疲惫古

    2023年04月24 287
  • 关于节日的诗句古诗,节日古诗大全100首

    今天是“五四青年节”,是一个热血青春的节日,宜读青春诗词。在汉语中,青春,指春天、也指青年时期,更指美好的时光、珍贵的年华。当春天远去,无人不惋惜春日的离开,当岁月流逝,无人不怀念那希望的青年时期。古

    2023年05月31 247
  • 带睿字的有寓意好诗句,带睿的诗句寓意好的

    关注《吉生起名》小程序,免费起名——宝宝科学取名起名改名专业人工服务平台!名字,不仅仅是一个代号。如果拥有一个高雅、有涵养的名字,即使这个人不甚高雅,在不了解他的人的眼里,也会多几分高雅气质的。一个好

    2023年04月20 303
  • 红楼梦好了歌是元曲吗,红楼梦好了歌解

    那首诗,那阙词,那支曲,穿越千年,与我们心意相通。它从未消失,蛰伏在我们心中,等待着某一天某一个时刻被唤醒。中国古典诗词名家叶嘉莹说:“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,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,而是出于古

    2023年04月20 216
  •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下一句,山不厌高的下一句是海还是水

    曹操(155年~220年),字孟德,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、诗人,东汉末年宰相,太尉曹嵩之子,曹魏政权的奠基者。曹操喜欢用诗歌、散文抒发政治抱负,反映民生疾苦,是东汉文学的代表人

    2023年05月24 301
  • 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,运用衬托手法的诗句

    在诗词中。诗人们惯用夸张的手法表达深刻的情感。有很多夸张手法,都是因为深情。下面十首夸张诗词。都是为了表达内心最深刻的情感。你喜欢哪一首呢?《醉花阴》【宋】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,瑞脑销金兽。佳节又重阳

    2023年05月19 248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