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色彩的诗句,带有颜色的古诗100首

唐阎立本步辇图(局部,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时所着的服饰)北京故宫博物院藏■陈苇怡五行五色制是中国传统色彩最基本的构成,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归为“五方正色”,绿、碧、红、紫、骝黄(硫黄)归为“五方间色”,并

唐 阎立本 步辇图(局部, 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时所着的服饰)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关于色彩的诗句

■陈苇怡 五行五色制是中国传统色彩最基本的构成,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归为“五方正色”,绿、碧、红、紫、骝黄(硫黄)归为“五方间色”,并有正色谓正,间色谓不正的说法。另《礼记·玉藻》记有衣用正色,裳用间色,其余“不入公门”,反映了古人对色彩开始进行人为的等级划分。《春秋左传》记有:“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……生其六气,用其五气,气为五味,发为五色,章为五章……六彩,五章以奉五色”,中国古代自周代起,服饰的色彩对于“礼”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。 由于色彩本身具有直观与凸显的功能,与中国传统五行五色制的相关字词在《御定全唐诗录》(以下简称《全唐诗》)中使用频率极高,充分反映出唐代人们对各种色彩的分辨能力,带有颜色的古诗100首,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、审美观等。 以“青”为例,青在五行五色制中排于首位,青色系色彩词在《全唐诗》中也有很高的出现频率,据统计,除了青字本身以外,与青色相关的色彩词还有:绿、缥、翠、碧、蓝、苍等,这些色彩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“青”实际是涵盖了根据现代光谱原理所命名的绿、青、蓝,甚至是黑等颜色。 唐人将这些连续且过渡,并非十分明显的色彩纳入到青色系中,在侧面反映了虽然古人尚未对色彩光谱理论具有科学认识,但在日常生活实践当中正逐渐形成对色彩系统构建的共识。唐人在利用青色修饰不同服饰的过程中,又赋予了“青”不同的色彩观念。仅从纺织品为应用载体来看,唐诗中的青色名物已有六十余种形制或材质,也体现了唐人对色彩的辨识和应用正在不断地丰富与深化。 青与白 心存高洁的情结 传统五行五色体系将代表东方的“青”与代表西方的“白”互为相次,《全唐诗》出现了大量青与白并举的色彩组合,如:元稹的“青衫经夏黕,白发望乡稠。”(《闲二首》),白居易的“白发更添今日鬓,青衫不改去年身。”(《浔阳春三首》),高适的“自堪成白首,何事一青袍。”(《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》)等。 这些诗句常用青袍、青衣、青衫、青襟等服饰借代仕途境遇。虽青色是九品服色之一,但在唐代均出现在低阶官吏的身上,因此还被用来代指品位低的官吏,青也借指微贱者的服色。唐诗中还有青衿、青襟与白头、白首的组合出现,如杜甫《元日示宗武》的“训喻青衿子,名惭白首郎。”陈子昂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的“勿使青衿子,嗟尔白头翁。”方干《感时三首》的“今朝犹作青襟子,明日还成白首翁。”此处出现了青衿和青襟,前者指青色交领的长衫,后者为青色衣服的交领,两者均为隋唐两宋时期学子的制服,在唐诗中则多用作对学子的指代;白头和白首,以喻年老之人。 结合青与白在五行五色体系中相次的说法,可推断此处的青与白同样互为相对,唐代诗人多将青色的服制与“白”所修饰的白头、白首等喻“老”的词搭配使用,既借这两种素雅之色表达了心存高洁的情结,又借这两种低饱和的色彩抒发了内心对青春不再、韶华易逝的悲怀感慨,增强了对往昔与今日、现时与未来的感怀。 青与紫 富有绘画艺术的意境美 青与紫在《全唐诗》中也是一组常见的色彩组合,多作为一组并列组合的词被使用。青与紫,前者为唐代的九品服饰制度中的八、九品官服服色,后者为一品服色,在《汉书·夏侯胜传》中“青紫”在古时就被作为公卿绶带的色彩,又被作为对高官显爵的借指,如:杜甫的“青紫虽被体,不如早还乡。(《夏夜叹》)”韦应物的“虽甘巷北单,岂塞青紫耀。”(《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》),与青色单独修饰位处低下的官服所不同,青色与紫色在组合使用时,其所代指的阶位等级上有所跃升,表明色彩在唐代持有一定程度的阶级特征。 除了唐诗中常用色彩表示社会属性以外,色彩原本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之一,青、紫两种对比色的结合使得诗句更富有绘画艺术的意境美,使人容易产生对空间色彩的视觉想象。 唐代纺织品的染色材料多是植物性的,得益于当时植物染料品种的丰富和染整技术的发展。由《唐六典》的“织染署”条目可知:“凡染,大抵以草木而成。有以花叶,有以茎实,有以根皮”,又载:“练染之作有六”,即:青,绛,黄,白,皂,紫。 以唐人染青为例,《全唐诗》中就有诗句对唐代“青”的植物染色进行了描述,分别为陆龟蒙在《京口与友生话别》中所写:“香还须是桂,青会出于蓝。”以及吕温的《青出蓝诗》:“物有无穷好,蓝青又出青。”两处,可说明“靛蓝”为唐代染青的主要植物染料。相传,靛蓝早在中国夏代时已有种植,在《诗经·小雅》中记有“终朝采蓝,不盈一襜。五日为期,六日不詹”,唐代欧阳询所撰的《艺文类聚》也有:“……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,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为业,蓝田弥望,黍稷不植……同丘中之,有麻似麦,秀之油油。”反映了靛蓝在唐代已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,为靛蓝染色的规模化提供了一定的原材料支持。 青色是贴近凡俗世人之色 除了青色这种正色以外,《说文》也有:“蓝,染青草也。蓝三种,蓼蓝如蓼,染绿。大蓝如芥,染浅碧。槐蓝如槐,叶染青。皆可作淀色成胜母。故曰:青出于蓝而青于蓝”的记载,唐代染“青”的方法还包括由槐花与靛蓝的黄色与青色套染出的不同色阶的绿色。另外,在李商隐的《春日寄怀》中有:“青袍似草年年定,白发如丝日日新。”以及杜甫的《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》:“水花笑白首,春草随青袍。”均以春天的草与青袍进行类比,由此可以推测唐代的袍所使用的青色,接近草叶的颜色,为今人还原唐代的青色提供了一定的色彩依据或想象空间。 青色作为唐代朝廷与民间常用的服色,一方面是得益于青色染料的易得且成本低廉;另一方面也由于森严的服色制度,青色是贴近凡俗世人之色,相较于紫、黄等尊色,青在服饰上的运用空间较为广泛。 由于色彩的表达较为抽象,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主观性较强的产物,受视觉感受与表达方式不同的影响,尽管有众多古籍资料作为研究佐证,色彩词的释义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。在此将《全唐诗》结合服饰形制与色彩搭配对青色词进行浅析,在现代审美的视角下,进行对中国传统色彩的唐代部分的文本研究和色彩复原,提供一些启发。

■陈苇怡 五行五色制是中国传统色彩最基本的构成,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归为“五方正色”,绿、碧、红、紫、骝黄(硫黄)归为“五方间色”,并有正色谓正,间色谓不正的说法。另《礼记·玉藻》记有衣用正色,裳用间色,其余“不入公门”,反映了古人对色彩开始进行人为的等级划分。《春秋左传》记有:“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……生其六气,用其五气,气为五味,发为五色,章为五章……六彩,五章以奉五色”,中国古代自周代起,服饰的色彩对于“礼”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。 由于色彩本身具有直观与凸显的功能,与中国传统五行五色制的相关字词在《御定全唐诗录》(以下简称《全唐诗》)中使用频率极高,充分反映出唐代人们对各种色彩的分辨能力,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、审美观等。 以“青”为例,青在五行五色制中排于首位,青色系色彩词在《全唐诗》中也有很高的出现频率,据统计,除了青字本身以外,与青色相关的色彩词还有:绿、缥、翠、碧、蓝、苍等,这些色彩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“青”实际是涵盖了根据现代光谱原理所命名的绿、青、蓝,甚至是黑等颜色。 唐人将这些连续且过渡,并非十分明显的色彩纳入到青色系中,在侧面反映了虽然古人尚未对色彩光谱理论具有科学认识,但在日常生活实践当中正逐渐形成对色彩系统构建的共识。唐人在利用青色修饰不同服饰的过程中,又赋予了“青”不同的色彩观念。仅从纺织品为应用载体来看,唐诗中的青色名物已有六十余种形制或材质,也体现了唐人对色彩的辨识和应用正在不断地丰富与深化。 青与白 心存高洁的情结 传统五行五色体系将代表东方的“青”与代表西方的“白”互为相次,《全唐诗》出现了大量青与白并举的色彩组合,如:元稹的“青衫经夏黕,白发望乡稠。”(《闲二首》),白居易的“白发更添今日鬓,青衫不改去年身。”(《浔阳春三首》),高适的“自堪成白首,何事一青袍。”(《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》)等。 这些诗句常用青袍、青衣、青衫、青襟等服饰借代仕途境遇。虽青色是九品服色之一,但在唐代均出现在低阶官吏的身上,因此还被用来代指品位低的官吏,青也借指微贱者的服色。唐诗中还有青衿、青襟与白头、白首的组合出现,如杜甫《元日示宗武》的“训喻青衿子,名惭白首郎。”陈子昂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的“勿使青衿子,嗟尔白头翁。”方干《感时三首》的“今朝犹作青襟子,明日还成白首翁。”此处出现了青衿和青襟,前者指青色交领的长衫,后者为青色衣服的交领,两者均为隋唐两宋时期学子的制服,在唐诗中则多用作对学子的指代;白头和白首,以喻年老之人。 结合青与白在五行五色体系中相次的说法,可推断此处的青与白同样互为相对,唐代诗人多将青色的服制与“白”所修饰的白头、白首等喻“老”的词搭配使用,既借这两种素雅之色表达了心存高洁的情结,又借这两种低饱和的色彩抒发了内心对青春不再、韶华易逝的悲怀感慨,增强了对往昔与今日、现时与未来的感怀。 青与紫 富有绘画艺术的意境美 青与紫在《全唐诗》中也是一组常见的色彩组合,多作为一组并列组合的词被使用。青与紫,前者为唐代的九品服饰制度中的八、九品官服服色,后者为一品服色,在《汉书·夏侯胜传》中“青紫”在古时就被作为公卿绶带的色彩,又被作为对高官显爵的借指,如:杜甫的“青紫虽被体,不如早还乡。(《夏夜叹》)”韦应物的“虽甘巷北单,岂塞青紫耀。”(《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》),与青色单独修饰位处低下的官服所不同,青色与紫色在组合使用时,其所代指的阶位等级上有所跃升,表明色彩在唐代持有一定程度的阶级特征。 除了唐诗中常用色彩表示社会属性以外,色彩原本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之一,青、紫两种对比色的结合使得诗句更富有绘画艺术的意境美,使人容易产生对空间色彩的视觉想象。 唐代纺织品的染色材料多是植物性的,得益于当时植物染料品种的丰富和染整技术的发展。由《唐六典》的“织染署”条目可知:“凡染,大抵以草木而成。有以花叶,有以茎实,有以根皮”,又载:“练染之作有六”,即:青,绛,黄,白,皂,紫。 以唐人染青为例,《全唐诗》中就有诗句对唐代“青”的植物染色进行了描述,分别为陆龟蒙在《京口与友生话别》中所写:“香还须是桂,青会出于蓝。”以及吕温的《青出蓝诗》:“物有无穷好,蓝青又出青。”两处,可说明“靛蓝”为唐代染青的主要植物染料。相传,靛蓝早在中国夏代时已有种植,在《诗经·小雅》中记有“终朝采蓝,不盈一襜。五日为期,六日不詹”,唐代欧阳询所撰的《艺文类聚》也有:“……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,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为业,蓝田弥望,黍稷不植……同丘中之,有麻似麦,秀之油油。”反映了靛蓝在唐代已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,为靛蓝染色的规模化提供了一定的原材料支持。 青色是贴近凡俗世人之色 除了青色这种正色以外,《说文》也有:“蓝,染青草也。蓝三种,蓼蓝如蓼,染绿。大蓝如芥,染浅碧。槐蓝如槐,叶染青。皆可作淀色成胜母。故曰:青出于蓝而青于蓝”的记载,唐代染“青”的方法还包括由槐花与靛蓝的黄色与青色套染出的不同色阶的绿色。另外,在李商隐的《春日寄怀》中有:“青袍似草年年定,白发如丝日日新。”以及杜甫的《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》:“水花笑白首,春草随青袍。”均以春天的草与青袍进行类比,由此可以推测唐代的袍所使用的青色,接近草叶的颜色,为今人还原唐代的青色提供了一定的色彩依据或想象空间。 青色作为唐代朝廷与民间常用的服色,一方面是得益于青色染料的易得且成本低廉;另一方面也由于森严的服色制度,青色是贴近凡俗世人之色,相较于紫、黄等尊色,青在服饰上的运用空间较为广泛。 由于色彩的表达较为抽象,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主观性较强的产物,受视觉感受与表达方式不同的影响,尽管有众多古籍资料作为研究佐证,色彩词的释义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。在此将《全唐诗》结合服饰形制与色彩搭配对青色词进行浅析,在现代审美的视角下,进行对中国传统色彩的唐代部分的文本研究和色彩复原,提供一些启发。

描述色彩的诗句包括:1、唐代杜牧《江南春》原文:千里莺啼绿映红,水村山郭酒旗风。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译文: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,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。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,无。

上一篇 2023年04月19 06:49
下一篇 2023年06月06 03:18

相关推荐

  • 草的作者是谁是哪代诗人,草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是谁

    2023年2月18日,正月二十八,天气阴·,草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是谁,抄书打卡第二十天今天抄写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草》,又名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。此诗通过对古

    2023年05月30 239
  • 退一步天高地阔下一句,退一步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

    很多时候我们并非不快乐,只是因为常常执着于事情令人不悦的一面。事业成功的说工作压力大,退一步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,工作清闲的说这行没前途,没成家的说遇不到适合的人,遇到的却说不合适。幸福像足球一样踢来踢

    2023年05月19 229
  • 关于落花的诗句,一地落花的唯美诗句

    沈从文说:凡是美的都没有家,流星,落花,萤火,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,一地落花的唯美诗句,也都没有家的。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?谁能束缚着月光呢?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,我有我的去处。落花也是

    2023年05月08 232
  • 关于玉兔的诗句,赞美玉兔的古诗

    “小白兔,白又白,两只耳朵竖起来,爱吃萝卜爱吃菜,蹦蹦跳跳真可爱!”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。其实早在几千年前,兔子就曾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出现,如《兔爰》中描写了野兔自由自在的样子:“有

    2023年05月31 265
  • 与时俱进下一句是什么,与时俱进的押韵句

    高考模拟考试作文欣赏与解析:《与时俱进,改革创新》狄更斯曾言:“这是最好的时代,也是最坏的时代。”在这个时代中,每天都发生着新旧事物的更替演变,有新生,也有灭亡。智能手机消灭了单反,外卖击垮了

    2023年04月23 282
  • 自有天收的上一句,恶人自有天收的全句

    文/飞鱼人这辈子,皆有因果,人在做事,天在看人,恶人自有天收的全句,是善是恶,一切在被老天看在眼里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因果有轮回,苍天饶过谁?为人做事,一定要有良心,丧失良心的人,做出的缺德事,一定

    2023年05月25 224
  • 无眠的诗句,一夜无眠的唯美句子

    寂寞无眠恨夜长,辗转反侧费思量。踌躇迷离心犹豫,万籁俱喑独彷徨!回首往昔情自已,顾虑菁葱泪两行。嗟呀年华似流水,感喟世事永无常!客居异地为牵客,落魄胸膺徒忧伤。思卿不见三更半,银汉迢迢空未央!悲摧繁琐

    2023年04月22 222
  • 元曲可以比喻成什么乐器,秋风比喻成什么乐器

    141、山坡羊.冬日写怀(二)乔吉冬寒雪后,雪晴时候,谁人相伴梅花瘦?钓鳌舟,缆汀舟,绿蓑不耐风霜透,投至有鱼来上钩。风,吹破头;霜,皴破手。[注解]缆汀舟:系,拴在汀洲。投至:待到。皴:皮肤因受冻开

    2023年04月10 236
  • 此处省略一万字下一句,此处省略一万字暗示

    有一个当房东的朋友是什么体验自从我朋友这个月晋升房东之后,我对租房的关注点哪还是什么板块和租售比,就是各种酸甜苦辣外加一点点鸡毛蒜皮如果还可以再加一点点的话,就是偶尔从她那听到的租房故事比如之前有一个

    2023年04月18 257
  • 描写梅花的诗句,梅花的古诗100首

    梅花,中国十大名花的魁首,咏物诗中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。她不与凡桃俗李在春天争艳,独自盛放在严寒的冬日,大雪封山时,幽幽冷香,沁人心脾。据张岱《夜航船》记载,孟浩然情怀旷达,常冒雪骑驴寻梅,曰:“吾诗思

    2023年05月26 302
  • 描写元曲的名言,描写冬天的元曲

    俺娘向阳台路上,高筑起一堵雨云墙。解读:这是倩女初见王文举时所唱。倩女对王文举一见钟情,二人幼有婚约,但她的母亲却只让他们以兄妹相称,对婚事绝口不提。倩女非常形象地把母亲的这种阻隔比作是在他们通向爱情

    2023年04月20 275
  • 元曲两首歌曲大全,元曲大全300首

    关于中秋的诗词,浩瀚如海。元曲里的中秋,往往被忽视。这两首元曲,堪称巅峰之作,不亚于苏东坡的“水调歌头”普天乐·咏世双调·大德歌南吕·四块玉·别情双调·沉醉东风双调·碧玉箫正宫·白鹤子仙吕·一半儿南吕

    2023年04月16 310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