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君不见下渝州的上一句,以君不见开头的诗句

撰文|三书01一只冰凉作响的橘子味月亮《静夜思》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1、思君不见下渝州上一句:夜发清溪向三峡。2、出自唐代李白的《峨眉山月歌》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

撰文 | 三书

01 一只冰凉作响的橘子味月亮

《静夜思》

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

1、思君不见下渝州上一句:夜发清溪向三峡。2、出自唐代李白的《峨眉山月歌》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。3、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,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。

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
思君不见下渝州的上一句

在正统的诗歌分类学之外,还可把诗歌分成这样两类:一是在书页上如此短小简单,却在心里引发轰鸣并持久回响的诗;一是看上去富丽喧赫,却在心里波澜不兴并很快随时间枯萎的诗。

《静夜思》显然是第一类,且堪称此类诗中的典范。千余年来既被推为经典,于是轻易没人敢问“这首诗有什么好”。对于经典,人们总是一片赞美,尽管大多时候并不知道在赞美什么。这又是一个“皇帝的新衣”问题。即使是天才诗人,即使是一首经典好诗,作为诗的读者,我们仍要敢于质疑,要有天真的勇气去做那个诚实的孩子。质疑不是我傲慢,以君不见开头的诗句,而是为了更好地激活自身的感触,否则,阅读就成了自欺欺人,也就失去了意义。

应当铭记,最简单的往往就是最深刻的。比如月亮,比如一只橘子,熟悉得并不复杂,貌似再简单不过,但谁能说出月亮是什么,橘子又是怎么回事呢。一首好诗也是如此,读诗就像看月亮吃橘子,不是答出它们是什么意思,而是要心里有感觉,嘴里有滋味。

《静夜思》就像一只冰凉作响的橘子味月亮。我们且来慢慢品尝。

读出“静夜思”三个字,就会听见夜的寂静,思本无声,但因为夜静,无声之思也如乐曲轻轻奏响。

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”,句子有先后,感觉上几乎同时。看见明月光,以为是地上霜。也有可能倒果为因,先看到“地上霜”,接着明白原来是明月光。颠之倒之,其中就有滋味。明月光也好,地上霜也罢,都不外乎人的心境。在颠倒的刹那,时间的秩序,宇宙的风景,在转瞬即逝中剧烈地一颤。

想必天已经凉了,夜里有些冷了,已经入深秋,要不月光再白,也不会被当成地上霜。霜的错觉,除了视觉上的白,一定也来自触觉。但并没有到霜降的时候,所以只是“疑”。错把月光当成霜,顿时惊觉年光流逝而岁之将暮。

我们不妨再把灵魂的冒险推进一步。从这一瞬的惊觉,诗人还瞥见了死亡,或者被死亡瞥见。即使诗人自己当时未必意识到这一点,但诗已经看见并替他说了出来。

两句简单的诗中颇有玄妙的滋味,其中的生命体验本身足够原始,是普遍的日常中很独特而生动的一种体验。因其普遍存在,故无需多言即能将读者的心灵击中。回想类似的瞬间,当我们把张三当成李四,或者把杯弓看成蛇影,在错觉而觉错的转瞬之间,在痴喃喃自失恍惚惊诧之际,内心那种如幻而震撼的真实感觉。我们甚至可以走得更远一点,逼问此一瞬间,张三是否等同李四,杯弓可否就是蛇影?

这两句诗还存在一个悬案,即“床”的问题。今天的读者会想,床能有什么问题,床难道不是床?脑补这首诗的画面大致如此:李白在床上,或坐或倚,看到床前明月光。很多书上也是这样配图的。乍看合情合理,细思很有问题。一是室内的地上不会结霜,即使李白可以天马行空地说“白发三千丈”,但不能说室内结霜。愁可以感觉有三千丈,室内如果很冷,即使只是心理上觉得冷,也可以说结霜,但此处说的是身体的感觉。李白这里将白月光当成霜,是事实上他看到的。

问题二来自三四句,即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如果在室内的床上,那么如何举头望明月?在就寝的床上,一个人思故乡时应该不是低头而是仰头吧?有人说李白靠着窗,即使靠窗,举头也很牵强,也未必能看到月亮。也有人猜床指的是胡床,说李白当时坐在门口或廊下。这倒有点接近,但胡床就是今天的躺椅,有休闲消遣的意味,与诗中情绪不合。

要侦破此案,还需参照李白其他诗中的“床”。比如《长干行》中的“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”,两个小孩子白天玩耍,如果床在室内,想必小男孩是没法骑竹马绕的,更没法一边弄着青梅。若是胡床,若摆在院子里倒可以绕,但小女孩坐在躺椅上岂不古怪?

实际上,“床”在唐代有一个常见义项,就是井栏。而井是一个很亲切的生活的地方,大人们白天在井边绞水洗菜洗衣,孩子们就在一旁玩耍,井边总有梅子或别的什么树。这般情景才天然有趣。

在《静夜思》中,夜深人静,诗人独自坐在井栏上。想象这个画面,是不是感觉更贴合诗中的心情?在古代,井就像家,所以说背井离乡。那么坐在井栏上,夜又凉,再把地上的月光错当成霜,能不思故乡吗?

思君不见下渝州上一句:夜发清溪向三峡 原文:峨眉山月歌 唐代: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 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。译文:高峻的峨眉山前,悬挂着半轮秋月。流动的平羌江上,倒映着月影。夜。

戴进《月下泊舟图》

02 峨眉山上的月亮就是故乡

《峨眉山月歌》

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

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。

此诗题为“峨眉山月歌”,唱给峨眉山月,也是峨眉山月所唱,更是诗人借峨眉山月而唱给故乡的情歌。

那一年,开元十二年?十三年?总之是在秋天,青年李白第一次告别故乡,出蜀远游。梦想的流浪伊始了,兴奋归兴奋,伤心真伤心。人,到了要走的那天,总会忽然地对一切满怀依恋。

他走的是水路。水路好啊,故乡水一直流,就是在万里送行舟。月亮更像故乡的化身,从启程的渡头,一路相送。峨眉山上半轮月亮,脉脉清辉在向他低语。若是一轮满月,音色音高就会不同。半轮秋,正好契合他离开时喜忧参半的心情。

平羌是峨眉山东北的一条江,今称青衣江。于此出发,月亮不仅在天上,还影入江中,随水流而行。李白的旅行,不仅在文字中,在我们的想象中,即使在他当时的感觉中,皆如梦幻般空灵。

写此诗时,他已至清溪驿。月亮送他到了这里。溪声月色,多么乱人心意。人与月都不言而喻,停了停步,万里相送,终有一别,是说再见的时候了。进入三峡,峨眉山的月亮就看不见了。

“思君不见下渝州”,有人说此“君”指的是当时在送李白的一个朋友。或许是吧,但想象力坚持把这位朋友看成月亮。既然从平羌相送,既然是唱给月亮的歌,难道月亮之外会横生第三者吗?不愿相信。

进了三峡,思君不见,故乡就真的远了。下得渝州,已忽在天一方。他将再次看到月亮,而那月亮与他已隔了一段时光。

尤爱诗中的地名:峨眉山、平羌、清溪、三峡、渝州,四句诗五个地名。它们邀约了无数大山两条小河一条大江,以及一个叫渝州的地方。多年以后,当旅行变得如同从未到过任何地方,唯有这些地名,唯有这些词才能带领你返乡。

至白帝城遇赦放还,他旋即顺流东下,到了江夏(今天的武昌)黄鹤楼,遇见来自蜀地的僧人晏。李白遂忆起峨眉山,忆起当年出蜀时峨眉山月的一路相随,前世今生百感交集,于是作了一首《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》。诗中说:“我在巴东三峡时,西看明月忆峨眉。月出峨眉照沧海,与人万里长相随。黄鹤楼前月华白,此中忽见峨眉客。峨眉山月还送君,风吹西到长安陌。”见到蜀中故人,峨眉山的月亮再次回来,在诗行间萦绕不去。

月亮既是一个,也是无穷多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月亮,每个月亮都是一位故人。

朱耷《瓜与月》

03 月亮在寻找需要照耀的人

“思君不见下渝州”的上一句是“夜发清溪向三峡”。“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峨眉山月歌》,这句话的意思是:夜间乘船出发,离开清溪直奔三峡;想你却难相见,恋恋不舍去向扬州。《峨眉山。

《关山月》

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

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。

汉下白登道,胡窥青海湾。

由来征战地,不见有人还。

戍客望边邑,思归多苦颜。

高楼当此夜,叹息未应闲。

“关山月”是汉乐府古题,属横吹曲辞,系马上所奏的军乐,伤离别也。关山,边塞也;月,相思也。戍客,明月,思妇;思妇,明月,戍客。月亮总是在中间,深情而辽阔,浇灌着失眠之夜的干涸。

太白此诗气盖一世,乃至后来的世世。在文学记忆中,总能被看见的都是一些尖顶。古往今来同题乐府诗很多,太白这首是一个尖顶。

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”,雄浑,高旷,祁连山如在目前。匈奴称“天”为“祁连”,太白用天山,更觉高远。苍茫云海间,更如梦幻。“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”,逸致,闲雅,恍若仙人御风而行。

此夜,明月是远方的信使,是深渊递出的白银,浸透了离人的哀愁与渴望。此时,每个望月的人,都将不可避免地看到死亡。

或许因为回不去,才反证了故乡的真实不虚。因为回不去,故乡才有了诗意,才令游子一生相思。李白不是没有可能,但他到老至死也没有回去。匡山读书处,头白亦不归。他在酒中月中诗中思念的故乡,正是那个回不去的地方。而诗中的故乡,从来都不是一个地方,它如同月亮,只存在于时间的黑色地图上。

撰文 | 三书

思君不见下渝州的上一句

校对 | 李世辉

上一篇 2023年04月21 05:57
下一篇 2023年04月21 08:08

相关推荐

  • 江开头的诗句,江字开头的五言古诗

    今天,我们飞花令的主题字是“江”,看看你能说出多少吧!1.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——清·赵翼《论诗》2.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——宋·苏轼《念奴娇》3.江畔何人初见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。——

    2023年05月17 210
  • 遥望洞庭山水翠下一句,遥望山水翠下一句是什么

    品读唐诗《望洞庭》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。遥望洞庭山水翠,白银盘里一青螺。遥望洞庭山水翠,白银盘里一青螺。"湖光秋月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。"湖上风平浪静,遥望山水翠下一句是什么,月光照

    2023年05月10 210
  • 留取丹心照汗青上一句,耕却傍西边的前面是什么

    零丁洋:即伶丁洋。现在广东珠江口外。起一经:因为精通一种经书,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。干戈:指抗元战争。四周星:四周年。文天祥起兵抗元到被俘,一共四年。惶恐滩:在今江西万安,是赣江中的险滩。汗青

    2023年05月11 293
  • 有关励志的诗句,适合励志的诗句

    当我们失落时,不如读一读励志的诗词,从诗词中汲取前进的勇气和力量。一首一个名句,失落了就读一读,总有一首能点燃你的斗志。《龟虽寿》三国·曹操神龟虽寿,犹有竟时;螣蛇乘雾,终为土灰。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

    2023年04月13 288
  •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上一句,不去楼兰终不上一句

    青海:指青海湖。穿:磨破。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译文: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,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,边塞古城,玉门雄关,远隔千里,遥遥相望。黄沙万里,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,

    2023年05月23 248
  • 逝去亲人的诗句,思念去世的亲人诗句

    欢迎关注陇上诗书,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·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

    2023年04月17 301
  • 元曲标题的书写格式,大标题小标题格式示例

    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,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,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,〔正宫〕〔商调〕〔越调〕〔中吕〕等其实指的就是那个曲在演唱时所适用的曲调。曲牌名,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。原先

    2023年04月16 289
  • 桃李满天下下一句,一片丹心育桃李,三尺讲台写春秋

    “我1969年去当兵,当了五年半,在部队中改变了人生。”当时的余水宝老师意气风发,为报效祖国,他响应号召奔赴军营,当兵埋头苦干,在纪律严明的部队里度过了五年半热血时光,在每天艰苦训练的环境下培养了不怕

    2023年05月13 292
  • 元曲四大家代表之首,元曲四大家的代表内容

    关汉卿(约1234年以前-约1300年左右),原名不详,字汉卿,号已斋(又作一斋、已斋叟),汉族,解州(今山西省运城)人,另有籍贯大都(今北京市)和祁州(今河北省安国市)等说。元杂剧奠基人,与白朴、马

    2023年04月13 269
  • 蛙的诗句,带蛙的诗句有哪些

    -1-雨馀林外夕烟沉,忽有蛙声伴客吟。莫怪闻时倍惆怅,稚圭蓬荜在山阴。——唐代:吴融《西京道中闻蛙》-2-稚圭伦鉴未精通,只把蛙声鼓吹同。君听月明人静夜,肯饶天籁与松风。——唐代:吴融《蛙声》-3-坐

    2023年04月25 283
  • 秋天浪漫的诗句大全,秋天浪漫的诗句

    长河落日,古道斜阳;江枫渔火,深红浅黄……这是最绚烂的秋日,隽秀且沉香浮动。相思、赏枫、饮酒,自古至今,文人墨客总会在秋天采撷生命中恬淡的禅心真谛,描摹甘醇绵长的诗行。在秋光里望明月惹思念,见落花生感

    2023年06月04 210
  • 夜雨诗句,古诗词中描写夜雨的名句

   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·第577首古诗词王铁-元和六年夜雨来自唐诗宋词品鉴00:0003:00《夜雨》唐·白居易我有所念人,隔在远远乡。我有所感事,结在深深肠。乡远去不得,无日不瞻望。肠深解不得,无夕不思量

    2023年05月14 244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