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同华
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,谁知盘中餐全诗李白,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,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
——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
“锄禾日当日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”是不是非常熟悉,不仅在小学课本上有,而且还在食堂、餐厅可以说随处可见。正是因为这两首《悯农》诗,。
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这是唐代李绅的《悯农》诗二首其一。这首诗,我们自小都学过,相信每个人随着学习的积累和阅历的增长,对这首诗背后体现的稼穑艰难理解越来越深。中国是农业发祥地之一,据相关考古考证,我国农业已有八九千年的历史。数千年来,在农耕文化和农业文明的基础上,我们发展建立起了绵延不断的传统文化。在文化的大江大河里,流淌着中华文明的精神。
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《国语》记载,公元前599年,周定王派重臣刘康公出使鲁国,刘康公观察鲁国大夫们,他注意到季文子、孟献子都很俭朴,叔孙宣子、东门子则极为奢侈。刘康公就断言:季文子、孟献子两家家道长久,叔孙宣子、东门子两家则会败亡。后来,果如刘康公所言。
从以上先秦典籍中记载古圣先贤的事迹和言行看,节俭从我们文化的源头就已经成为一种高尚的德行。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,某种行为或者现象一旦被赋予伦理道德的价值,在日常生活中就具备了被尊崇的道义力量。
谁知盘中餐全诗为: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?此诗是出自唐代李绅的《悯农二首》,此句语言朴实无华,浅显易懂,给人启迪,使那些不知珍惜。
于是,在祖祖辈辈的生活中,节俭成为每个受过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品德。这种品德的体现,往往是从珍惜一粒米、一缕麻开始。因此,我们看到有太多的家风家训、治家格言里有着这样的表述:“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”(诸葛亮《诫子书》);“俭,德之共也。侈,恶之大也”(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);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”(朱柏庐《朱子家训》)。
悯农二首其二 唐代:李绅 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?译文 盛夏中午,烈日炎炎,农民还在劳作,汗珠滴入泥土。有谁想到,我们碗中的米饭,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?注释 禾:谷类植物的统称。餐:一。
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,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。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,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,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这时候我们再来回顾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这句耳熟能详的话,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饱满与厚重。
这首诗的名字叫《悯农》。悯农 作者: 李绅 (唐代)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从我们的盘中餐开始,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,切实培养勤俭节约良好品行,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、节约为荣的氛围,无论对我们的事业,还是个人成长,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道德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