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,由水凝之,而寒于水。冰纯净无瑕、晶莹剔透,带冰字的浪漫诗句,故古人借冰的这种秉性,来比喻人的心灵的纯洁高尚。细细品味关于冰的古诗词,却多有神清气爽之感。
北宋孔平仲有咏冰诗,开头两句生动抓住了冰的特点:“厚薄因风结,方圆随器成。”薄冰或厚冰的形成,都与寒风吹彻密切相关,冰本为水,在不同的容器中形状各异,但冰的本性不曾改变,“皎然心一寸,愿比玉壶清。”诗人在结句中,借冰表达心迹。
7. 带冰字的诗句,最好带点淡淡的忧伤. 律回岁晚冰霜少,春到人间草木知。(立春偶成 张轼 )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,饥对肉酪兮不能餐。(胡笳十八拍 蔡琰 ) 冰雪截肌肤,风飘无止期。(七哀诗 王粲 ) 岁去冰未已,春来雁不还。( 。
清代陈璋写过一首七绝《沧洲兄席上咏冰》,有两联甚是奇绝,“直疑夏月常堆雪,不待秋风始扫蝇”,直接描绘出了冰的寒气逼人,不等秋风吹来,那蚊蝇就被消灭殆尽了。“多君心地清如许,好为人间散郁蒸。”诗人希望冰能为人间带来清凉,使人免受酷暑之苦。
1、原文:稚子金盆脱晓冰,彩丝穿取当银钲。(银钲 一作:银铮)敲成玉磬穿林响,忽作玻璃碎地声。(玻璃 一作:玻瓈)出自:宋代·杨万里《稚子弄冰》释义:儿童早晨起来,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,用彩线穿起来当。
如果说杨万里写的是“小”,而唐代诗僧寒山则用冰写出了“老”,“欲识生死譬,且将冰水比。水结即成冰,冰消返成水。已死必应生,出生还复死。冰水不相伤,生死还双美。”寒山用水与冰的相互转化,来形容生与死的过程,“生死还双美”,在浸透着独特寒意中,达到了一种从容和谐的境界。
败叶填溪水已冰,夕阳犹照短长亭。何年废寺失题名。倚马客临碑上字,斗鸡人拨佛前灯,净消尘土礼金经。冬夜夜寒冰合井,画堂明月侵帏。青缸明灭照悲啼。青缸挑欲尽,粉泪裛还垂。未尽一尊先掩泪,歌声半带清悲。
古诗词里常出现冰霜、冰雪等词。比如陆游的“玄冥行令肃冰霜,墙角疏梅特地芳”,王安石的“会与蒿藜同雨露,终随松柏到冰霜”,元代王冕的“湖上无书问老逋,冰霜岩壑迥清孤”。南宋状元张孝祥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,年轻时曾上言为岳飞鸣冤,不怕得罪秦桧一党,后来又受奸人谗害打击,心中郁郁不平,他在过洞庭时,填下一首《念奴娇》,先写到外界景象,“素月分辉,明河共影,表里俱澄澈”;又写到内心世界,“应念岭表经年,孤光自照,肝胆皆冰雪。”好个“肝胆皆冰雪”,既是愤慨,又是安慰,更是自豪,这是他永远保持光明磊落、肝胆照人的自白与誓言。
带冰的诗句有如下:1、冰泉冷涩弦凝绝,凝绝不通声暂歇。——出自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赏析:意思是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,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。《琵琶行》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。作于元和十一年。
与冰结合最美的,当数冰心一词。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”王昌龄登上芙蓉楼送故人远行,在满天烟雨中,自己感到如此孤单,这些都难以言说,但临别之时,他还是忍不住叮咛,洛阳的亲朋好友如向你问起我的境遇,就请转告他们,即便遭受众口毁谤,我始终没有忘记和改变自我坚守,那颗心依然像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亮。
1、照水冰如鉴,扫雪玉为尘。何须问今古,便是上皇人。——陈寡言<山居>2、草白河冰合,蕃戎出掠频。戍楼三号火,探马一条尘。关于冰的诗句。——杜荀鹤<塞上>3、玉骨冰肌天所赋。似与神仙,来作烟霞侣。枕畔拈。
拥有一片清澈澄洁的冰心,交由平生的岁月见证,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。